当前,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,“机器换人”浪潮势不可挡,产品应用层出叠见,例如接棒外卖小哥完成楼宇内“最后100米”配送的送货机器人。
据相关外卖平台统计,中国人在2016年就吃掉了33亿份外卖订单。送餐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一些乱象,外卖小哥被拒之门外、外卖小哥赶时间出车祸等问题频发。
相比与快递公司的人员较为固定和正式,外卖送餐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。出于管理与安全方面的考虑,服务式送餐机器人由此诞生了。
近日第一批送货机器人入驻上海部分写字楼,开始在楼宇内配送。正在开会的小张收到外卖送达的电话好几分钟后,才终于得空出门取餐。通常,他要到一楼大门口取餐,但今天,他刚推开办公室大门,一个半人高的柜式机器人已经等候在门口了。按照屏幕上显示的提示输入手机号,机器人的柜门开启,小张顺利地取到外卖,可以快速返回办公室工作,非常高效方便。
这个机器人出现在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的国投大厦。目前,大厦在一楼大堂的靠墙处安置了一台形似“垃圾桶”的送货机器人。送货机器人入驻国投大厦试运行一月有余,每日午餐高峰期大约能完成20至30单。国投物业对机器人的表现整体满意,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。比如,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,他们希望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能进一步降低。此外,他们希望机器人能自动记录实时路径,方便智能化管理,避免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。
据了解,除了国投大厦之外,浦东等物业公司也已引进了送货机器人。不过,普通消费者想要随时随地地享受这些机器人的楼内跑腿服务,还需要等待一些时日。比如,楼宇本身的智能化程度就会制约机器人的活动能力。国投大厦里每层的办公室大门采用了传统的推门,而非自动门,无法令机器人直接送餐到工位,只能在门外等待。此外,多机协作中机器人之间的避障问题、进电梯的安全性问题等,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挑战。
此外,很多服务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冲撞、自燃等安全事故,导致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等,看似安全的机器人却在功能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。为保障使用者的安全,不仅需要有合理的技术设计,更是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服务机器人的电气安全、性能指标进行检测。
服务机器人在国内销售主要是做强制性CCC或SRRC认证、自愿性CR认证。根据产品功能和使用场合等,目前主要是按照信息技术类、音视频类、无线终端和玩具这四大类别来申请CCC认证;如果带有蓝牙、WiFi、2G、3G、4G、5G等无线模块,还需要申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SRRC等认证;在认证过程中,存在问题点主要是EMC测试项目里面的辐射和传导失败率比较高;需要注意的点是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管控,对应零部件需要有CCC或CQC等相关认证。比如目前机器人使用的锂电池要符合《GB 31241-2014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》,而机器人底盘或充电桩要符合CCC或CQC认证。
同时送货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,收集了收货人地址和电话,取得了大厦门禁和电梯权限;如果送货机器人存在身份认证、隐私保护、通信传输等漏洞,攻击者通过拦截篡改传输数据可以对服务机器人进行攻击、挟制和破坏,造成用户隐私信息泄露,人身安全受威胁等近在咫尺恐慌。